景聯上海印刷廠小編通過去年景聯上海印刷公司生產數據統計,宣傳冊印刷和畫冊印刷占了景聯生產比例的55%,看來滬上各行業市場對宣傳冊印刷的需求量還是占較大的空間比例的。
&除了能給受眾提供較好的閱讀感受,紙質雜志還在某種程度上為受眾營造了&社群契約感”。&每周或者每月按時到來的雜志就像一種會員卡一樣。”密西西比大學教授薩米爾·哈希尼說,支付一定數額的錢,得到實體化且可以收藏的雜志,有利于營造一種歸屬感。也許你可以直接從網絡上復制你要的內容,但那并不是活生生可以觸摸到的東西,人們還是想要可以直接感知的實體雜志。
康泰納仕出版集團擁有諸如《Vogue》《智族》之類的知名雜志,在全球有著5400萬讀者,90%的利潤來源于印刷雜志,僅有的10%來源于數字雜志。
老牌雜志銷量喜人,以線上訂閱起家的雜志也開始紛紛試水實體雜志。《平板》雜志于2009年發行,一直都是網絡雜志。在去年11月,它推出了第一版印刷體。該雜志主編馬克·奧本海默認為,一些文體,諸如小說或者深度新聞和文化消息,可能在紙上的表現力更強一些,而網絡表達并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平板》的第一版紙質版在印刷數量和頁數上都不少,其文字內容和版面安排都有很好的藝術感。根據最后的統計,《平板》的網頁月讀者大約是150萬,紙質版的銷量大約是1.5萬份。對比而言,雖然人數落差較大,但是吸引的最終都是對紙媒真正有熱情的讀者,相對網頁的瀏覽者而言,用戶黏性更高,反而有利于雜志的生存和發展。奧本海默就明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網上雜志可能會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他的雜志,但代價則是注意力的喪失。&一個動人的故事,如果變成紙上的文字,可能改變1萬人的觀點。但對于網上的10萬人來說,可能僅僅是擾亂了一下你的注意力而已”。
由于印刷出版業正在復興,越來越多的線上雜志開始試圖將自己的雜志變成可以拿在手里的紙張。僅去年又一年,就有204家線上媒體開始出版紙質雜志。薩米爾·哈希尼教授說:&95%的利潤都是出版帶來的,那些當初放棄出版,早早迎合數字化浪潮的人要后悔了。”
雖然很多新興印刷雜志已經成功,但是類似《平板》這樣的很多雜志,還很難有足夠多的數據說明,雜志線上轉線下是畫冊印刷可以借鑒之舉。它們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找到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撐雜志本身的發展,而這本身并不輕松。但無論怎樣發展,似乎印刷和數字雜志都將并存,數字雜志無法取代印刷雜志,它只會成為鞭策、改變、重組印刷雜志的動力,但印刷雜志卻不會因此消亡。” — 摘自英國《衛報》
這篇報道可能只是適合他們本土市場的報道!景聯還是相信差異化在魔都是不一樣的,滬上需求情況雖然沒有具體官方統計數據,但景聯上海印刷廠小編通過去年景聯上海印刷公司生產數據統計,宣傳冊印刷和畫冊印刷占了景聯生產比例的55%,看來滬上各行業市場對宣傳冊印刷的需求量還是占較大的空間比例的。